【陳蒂國文】破解名校段考題:建中、北一女段考作文專題(第一輯)

【陳蒂國文】破解110年建中高二第一次段考作文〈我看基因編輯技術〉

    近年來,叢集有規律間隔的短迴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PISPR)已發展為一種成功的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科學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其技術應用範圍日漸廣泛,但仍有許多挑戰尚待克服。當CPISPR技術進展到人體醫療方面的應用時,其隱憂包括風險評估、個人與群體利益的考量,以及醫療商業化導致的倫理問題等。

    這項技術具備高度科學性、專一性、客製化等特性,應用於人體治療時所需費用龐大,未來將會促成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也讓醫療更趨商業化。

    CPISPR技術原用於矯正先天性遺傳疾病,進來亦發展成適用於其他疾病,如心血管、代謝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癌症等,甚至是編輯人類胚胎基因。雖目的僅為治療某種特定疾病與生理障礙,但市場商業化的結果也可能促成技術轉住訂製嬰兒的方向發展,恐加劇社會的不公平、階級的對立及人生而不平等的疑慮。

    禁止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複製人及訂製嬰兒研究是全世界的共識,但近年研究結果顯示,基因編輯技術對於治療某些難以根治的疾病深具潛力,特別是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因此,國際學術界及醫療界普遍支持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改造人類胚胎以治療先天性遺傳疾病,爭取在胚胎階段即矯正鄭有缺陷的基因,以降低治療難度及成本。

(改寫自《科學月刊》)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CP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利與弊?文長限120字以內(至多6行)。(占4分)

問題(二):假設CP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熟穩定,安全無虞,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你會支持開放應用這項技術嗎?請選擇自己的立場,並說明理由與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110建中高二第一次段考】


©著作權為陳蒂國文所有,侵害必究。 若欲轉載,須經同意。

我看基因編輯技術

陳蒂老師親寫範文

2018年全球第一個經由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的嬰兒誕生了,為人類的演化史劃開一個全新的紀元;然而,後續是否將引發新的遺傳缺陷,目前都不得而知。倘若,基因改造技術已無安全之虞,我們又是否能夠無後顧之憂的開放呢?

我不贊同基因編輯技術的開放。即便,在醫療層面他能提前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減少社會醫療與長照成本的支出;然而,隨著各國平均人口數量與年齡的增長,可能進一步引發全球資源分配與氣候問題之惡化。

再者,當基因改造成為新時代的優生學,後續將引發「由誰來定義何謂優生」?什麼樣的膚色、身高、體重、長相、智商為優?什麼樣的性別、性向、生理狀態為劣?以及,誰有資格可以接受優生計畫?」等等問題。想當然而,以上皆由手握較多「權力」與「金錢」資本者所掌控。至此,社會的不平等將被擴大、遺傳,終至無法弭平。

科技,一方面彌合了人們與上帝的間距,使人們得以跨出自我的能力邊界;然而另一方面,它也成為繼權力、金錢等資本之外,傾軋他者生存空間的新霸權。而這恰恰是,我們在科技與便利之外,更須審慎思考與防範的。

 


【陳蒂國文】破解北一女高一第一次段考考題〈練習〉

    至今我仍持續做著聽寫練習,專心聽著寫出一字一句的過程。我尤其喜歡德文特好的朋友L教我的方法,每當發音困難,就把手邊文章依照音節一個一個畫開,複雜的文字頓時變成簡單聲音集合體,然後將一個一個音節念得自在,如同扎入一株一株幼苗。L總鼓勵我,將每個音節說清楚之後,別人完全沒有理解上的問題,而自己,因為清楚所說的,便少了不確定的心虛。因此,我的書頁總是特別凌亂,那長短不一,穿插在字母間的鉛筆線條,乍看阻擋理解,其實是讓聲音著床的一種提醒。

(吳億偉〈聲音著床不完整症候群〉)

    每個有機個體終究經歷的是剝極不復的過程,時間真少,性命真短,人類生活真孤獨,意義太虛空,因此我想,關於我的寫作其實也沒有什麼玄而明之的道理,無非就是在各種可能的時候,全力爭取不為世人世事所縛的一段口吻,爭取一種堅硬態度,誰也幫不上忙,誰也不必幫忙。大多時候那當然很痛苦,並不快樂,也並不享受,因為寫作就是像個瘋子一樣自己為自己穿上束縛衣,在精神的密室中爭戰矛盾廝殺,攻擊思想,掠奪意義,但是,作為一個人,我以為,與世界單打獨鬥是種高貴的練習。

(黃麗群〈與世界單打獨鬥〉)


請回答下列問題:

    不論是練習一種語文,或是透過寫作練習建立人生價值,生活中常有需要重複運作的事情,其間充滿各種技術面的嘗試,或精神面的鍛鍊。請以「練習」為題,撰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分享你的經驗及體會,文長不限。(占25分)

【110北一女高一第一次段考題】


©著作權為陳蒂國文所有,侵害必究。 若欲轉載,須經同意。

練習

陳蒂老師親寫範文

猶記那年冬日,異國的雪,悠緩的飄落,覆蓋了賃居小屋的屋簷,覆蓋了窗外的枯枝,以及青春烈焰。年少的時光、青蔥的歲月,仿若暫時隨著萬物冬眠。每一天與每一天,我練習從與萬物同眠的冬夢中轉醒,然而陌生的異國語言,像一個沉靜的鬧鐘,喚不醒生活的意義。睜不開的雙眼、推不開的房門,我躲在自己的蟬繭,卻遲遲無法蛻變。

每一日,陌生的語言被拆解成一個個嘈雜又死寂的音節,像一顆顆輕柔卻又孤冷的雪,落在這異國的街,一如王子猷訪戴安道那晚的雪,讓浮壤紅塵都落定,日子顯得素樸而定靜。全然的靜默的生活中,我練習以陌生的音節,朗誦熟悉的日常。買東西時、上下車時,我複誦著同樣且固定的音節,猶似一個虔誠的信徒默禱著經文,那些跳動的音符,讓日子開始有了韻律,生活有新的章程。


【陳蒂國文】破解北一女段考作文:「我看群聚效應」範文+批改範本

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舉行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的葬禮時,超過三百萬名民眾齊聚倫敦送她最後一程。全球各地,近三十億的觀眾守在電視機前。在她過世後的數週間,上百萬民眾爭相露出哀慟欲絕的表情(即使由時轉瞬即逝),集體表達內心的哀傷,全為了一個素未謀面而今長眠地下的人。

群聚行為長期受到廣泛研究分析,仍難以定下通用的定義。但觀察自己和身邊的模仿者的行為脈絡,我們可以把群聚定義為:一個群體中,許多人非隨機地模仿跟隨,且有的群聚行為與盲從不同,它是改善人類生活、促進演化機會的一種「合理」的策略,我們透過他人決定,來幫助自己從中得到經驗和成長,以做出更好的決定。

群聚之外,也有反群聚者,有些人只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改變了歷史。比如蘇格拉底:西元前三九九年,並自命為雅典的批評者。臨死的蘇格拉底雖然遭雅典人唾棄,但他的貢獻改變了人類思想史。如果少了那些無懼風險、特立獨行的人物,現在的世界絕不會是我們熟悉的樣子。反群聚的人選擇不在團體中模仿他人,不是隨機,有時他們轉而成為團體的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

從種與否,都不是絕對的好事或壞事。舉例來說,房價上漲時,若我們跟著他人買下房子,就能隨著價格上升而獲利。當人滿為患的足球場倒塌時,若我們跟隨他人,爭先恐後的往外衝,卻可能因而喪命。人類經過演化發展而來的本能、個性,甚至智能,都能解釋我們對模仿和逆向操作的選擇和行為。如今人們處在一個彼此緊密相連的時代,這是一個世紀前的先人都無法想像的世界。一個團體,從哪兒開始,又在哪兒結束?何時該遵從隱藏在團體行為中的資訊,何時又該忽略它們呢?

(改寫自《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從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蜜雪兒・貝德利)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指出非盲從的「群聚」與「反群聚」的相異之處,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四行)。(占4分)

問題二:身處在社會團體中,作為新世代的你,請從校園生活、商業模式、社會風潮、網路文化或審美趣味等⋯⋯,舉出一個事例,分析你所觀察到的「群聚現象」,思考它的成因,並提出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延伸閱讀

1.【110學測國文】國寫作文範文|學測作文題目與範文|是否支持「經驗機器」?

2.105北模指考下載 (含歷屆北模99~104試題下載)

3.【陳蒂國文】思維地圖|糧食危機≠糧食不足?|破解延平中學段考作文!


©著作權為陳蒂國文所有,侵害必究。 若欲轉載,須經同意。

我看群聚效應

陳蒂老師親寫範文

新冠肺炎,讓原本繁忙的天際,變得寂靜;疫情肆虐,讓原先繁榮的街道,變得蕭條。人們彷彿乘坐著時光機,倒退回飛機、輪船尚未發明,那個交通尚未便利的時代。人們走不出國門、也走不出家門,各國紛紛祭出鎖國與禁足的政策;對於傳染病,人們或出於恐懼、或出於禮貌,開始保持距離。

疫情,看似讓人們距離拉遠;但還好有科技,讓人們得以穿越實體距離,變得靠近。不能上班與上課時,有遠端協作,讓人們的資訊與想法得以交流;不能見面接觸時,仍有通訊軟體,讓人們的情感得以交流。被迫消停的商業、金融、社會活動,得以在線上重新啟動。

然而,資訊科技讓人們「可以」靠得更近;距離,讓人們「想要」靠得更近,甚至可能會將親密的人們推得更遠。手機與網路,開啟了一個比現實更簡單親近的同溫層,於是人們不再深情對視、不再抬頭端詳世界。是疫情,藉由取消日常,才讓人們意識到日常的不尋常。

疫情,讓我們看見資訊科技時代中、大數據演算中,那些我們不想看、也不需看,但實際上該睜眼凝視的人事物:我們自己的土地、身邊的家人與朋友,那些我們只道尋常,其實彌足珍貴的日常。


我看群聚效應

陳蒂老師親改學生作文

  • 先提出現象,再進一步提出疑問,由具體到抽象統合,不錯;但若能做到以下兩點會更好:
  1. 事例列舉要有更清楚的寫作意圖,若能與後方提問銜接會更好。
  2. 提問部分,必須要「總結」上方所列舉現象

例:由「好萊塢」到「網飛」、由「電視」到「自媒體」,我們不僅可以

看到普通人要「出眾」變得特別容易,也看到「群眾」中的每個個

體的自主性越漸走強。若要了解每個在群體中的個人如何字講,可

能必須要「群眾」的成因與內涵,如何隨著不同時代而改變。

第二、三段 揭示了「由大眾到小眾」,以及「出眾變得容易」的過程,主旨清

晰。但能做到以下兩項會更好:

(ㄧ)論述所挑選面向,盡量一致,如此文章主脈絡才會清晰

若要由資訊傳播媒體出發,須具體點出不同時代有何轉變

(例如:由電視)

(二)另,「發聲者」與「聽話者」的議論須分論

第四段 決策部分清楚點出結論:不應從眾,也不該待在同溫層與舒適圈。但若 能把這弔詭講得更清楚會更棒。

例:從眾人由同一扇窗,看到同一片風景;到如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

窗,所看見的當然是不同的世界與風景,不僅不該從眾,甚而變

得無眾可從。然而,我們除了由自己的窗看自己想要看、須要看

的風景之外,更該打開門,去參與、關懷他人的世界。